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62章 纯纯大冤种  (第2/3页)
说,8%简直就是洒洒水,所以这可以看作是友好条款。    总之,温良特地跑一趟华工拜访王迎軍,将华工资产经营公司拉来当股东,不是为了绑定什么的,而是要通过博浪终端的发展带一波华工。    算得上实实在在的让利。    一方面,单靠一个华南理工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的资金,对华工在学研资源的投入上帮助有限,哪怕温良出面背书。    另一方面,博浪所有研发工程都可以说是吸血华工底蕴才发展起来,自该有所回报。    而且在温良的记忆中,王迎軍18年才从华工校长位置上退下来,有这一批熟悉的校方领导在,不担心被博浪终端带飞后,获得的收益被挪作它用。    至于万一……今天温总能靠关系,明天温总就不能靠关系了吗~    与羊城城投的附录框架协议就非常复杂了。    而且是先送走华工方面的人马再谈。    难得的不是温良全权主导,而是与陶真广一道来的其他几个青年。    由他们提出框架,温良按照实际需求增减条款。    牵扯到了很多很多东西。    包括但不限于税收、继续投资、股本减持方式等等方面。    条款对博浪终端有一定约束,不过设立的相关标准不高,除非作大死,不然对博浪终端来说比较轻松。    条款的核心是,股本最终一定会减持归零。    不过过程不会像华工资产经营那样,不再跟投后续融资轮次,也不是持续性的减持。    比方说明年以城投为首的企业可能将成为博浪终端的大股东,股份比例甚至会超过80%。    而且减持的方式也很不一样。    有特别多的细节,比方说部分地区的城投投资当地企业时,有企业再优势发展情况下,无偿退出股本的先例,即投资款都不要了。①    或者是按投入本金原封不动的来减持,即不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。    总之,温良不是白给老李头通话,也不是白跑一趟苏和安家拜访的。    他想要从羊城开始做点实验的心思也是坚定不移的。    抛开别的先不谈,只要把‘钱’‘抢’到了博浪这边来,至少可以保证在必要项目上的持续性研发投入。    单以博浪现有的体量,走了泛微电子的自研路线,以后重复造轮子的事情多了去。    又要防患国内同行带来的压力,又要防范海外随时会发生的打压,再不找几个纯纯大冤种,那可怎么活。    如果不是有这些哪些方面的压力,温良也不至于一早就竹筒倒豆子的去跟老李头开诚布公。    也不是光靠自己发展不起来,而是有外力可借干嘛不借。    正如苏和安说的那样,这钱给谁不是给~    几份复杂的附录框架协议中,都约定了投资方不以任何形式参与博浪终端日常经营活动,仅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。    财务审计这玩意其实有没有无所谓。    因为有个比财务更高级的约束在,那玩意叫税务审计。    温良不认为自己脑袋大到可以去挑战税务的权威。    总而言之,因为这些条款非常复杂的附录框架协议在,博浪根本不在意对博浪终端的持股比例是多少,只要不低于5%就行。    至于违约?    别搞笑了,抛开华工,以羊城城投的背景要想搞博浪,任何方式博浪都不太有挣扎余地。    当然,发生那种事情,除非是温良背叛人类了。    …………    IFC楼下,温良几人目送陶真广一行离去,转身回往65层。    走进博浪办公区后,李泽完全绷不住,叽叽歪歪的说:“今天我算是长见识了,这踏马居然是投资?!”    旁边汪婉瑜其实也有点大开眼界的样子:“温总是怎么谈的,投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